他沒有來擋





同事寫了一篇新聞引起熱烈回響,當天下午即時一推出,影片的點閱數字就不錯,後來有其他媒體跟進,接著看到在臉書上轉發,成為娛樂圈討論的話題。於是同事便接到關切電話,經紀人抱怨我們把事情搞大條了。



我想從幾個角度來討論這件事情,首先是藝人的EQ。許久沒在台灣出席公開活動,會被問到甚麼問題,理當是可以事先沙盤推演的,尤其每個成功、有話題性的明星,必然會有些題目,是其終其一生都斷不開的鎖鏈,看看林志玲,到了杜拜還是要被問言承旭、結婚、懷孕,她抱怨公關沒有來擋了嗎?沒有,所以她的高度就是林志玲。

很多年前,郭雪芙剛開始爆紅的時候,曾經被寫了一個「假面甜心」的新聞,我訪問過她幾次,一開始也覺得這女生幹嘛臉這麼臭、碰過幾次面見了人還是不打招呼,但後來有共同朋友說她很怕生,我接受了這個說法,能理解有些個性慢熟的人對於陌生人就是會有種不知所措的尷尬;但這一回,還沒走回休息室就把心中的怒氣飆出來,已經夠笨,還笨到被鏡頭拍下來。問題出在哪?是記者要惡搞妳嗎?只能怪自己不小心。


再來是危機處理。如果想不出好的解套方式,寧可沉默、或含糊帶過,而不是硬掰,或是在社群媒體跟同溫層喊冤。「衣服鬆掉了」,我試了好幾次,正常速度或慢動作,都拼湊不出「他沒有來擋」的嘴型。另有一說是「它(衣服)沒有別好」,OK,這個嘴型比較相近了,但變臉是事實,不是嗎?

來看看《蘋果》的影片

其實現在有很多藝人,在出道幾年後喜歡自己成立工作室,再聘請他們信任的經紀人;或是和合作多年的夥伴一起自立門戶,可以減少新人階段被經紀公司抽傭的比例、也可以有更多自主權。但這種工作模式最大的問題,就是當藝人的「老闆」角色被突顯後,身邊還有沒有
人可以勇敢諫言、讓藝人聽進耳裡,絕對是演藝事業能走多遠的重要關鍵。

楊丞琳去年自己當老闆,巡演辦得很成功,代言也接不完。


我覺得這個新聞,可以給郭雪芙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。也許工作人員,的確有保護妳的職責,但以當天訪問的問題來看,問這個要擋、問那個要擋,整個訪問過程會被切得支離破碎,然後就成了一場「沒有點」的訪問,記者們會去可能就會抱怨「X的,她很難訪ㄟ」、「難搞死了」;而當工作人員沒有在訪問過程適時解圍的時候,下了台也可以先忍一下,關起門來再抒發心裡的不爽。至少我從來沒聽過蔡依林面對各種光怪陸離的訪問,有抱怨過「他沒有來擋」。

我在一位經紀人朋友的臉書上看到一段話覺得很不錯,借用跟大家分享:「他沒有來擋?可是是要擋什麼?每天妝髮美美的,賺錢比一般人容易,工作人員比你早起晚睡,或許當下心情會受影響,但何須去刁難每個為你們努力打拼的工作人員,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辛苦面,沒有必要為難當下在身邊的人,友誼共存。

至於記者和藝人或經紀人的友誼呢?大家都知道很微妙,長久經營的關係,可能因為一個新聞就毀於一旦,但我相信,如果交情夠真、夠深厚,有天一定會好的,畢竟記者的工作,並非只能歌功頌德。

很多年前,我在報社做過一位女星的訪問,談她入行奮鬥的故事、創業的艱苦,全版篇幅的報導,對方很開心;後來她經營的事業出了trouble,員工投訴爆料不斷,她親自打電話給我,抱怨「上次你幫我寫的新聞那麼好,為什麼今天這篇是這樣」,那通電話講了很久,對方還是不能理解,此後我們就漸行漸遠了。


所以寫這篇,不是要對新聞主角落井下石,當然也有可能對方看了會更不開心,但昨天的新聞就是今天的歷史,很快就會被遺忘,能否經一事長一智,那才是成長的意義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十年打造娛樂先生:蕭敬騰

李孝利與韋汝

不一樣的孫叔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