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一樣的孫叔叔

許不了(左起)、陶大偉、孫越、方正在1980年代是喜劇片很重要的組合。



講起孫叔叔,多數人會說他是「公益、戒菸的代名詞」。提到他的電影作品,首先想到的必然是《搭錯車》,但我相信看過這部片的觀眾,應該都像我一樣是中年人了。其他像《老莫的第二個春天》、《台北神話》、《海峽兩岸》…在他的演藝歷程裡,都是相對晚期的作品。

我很小就喜歡看電視,所以我對孫叔叔的印象,是從電視開始的,那時他和陶大偉、夏玲玲一起合作台視的《小人物狂想曲》,1979年,都還沒上小學呢,自然已想不起其內容,但我腦海裡的孫叔叔,有一個區塊,是和「喜劇」相連結的。
鳳飛飛(左)難得演電影,還是動作片,就與「四傻」合作。

《四傻害羞》

 孫叔叔給我的記憶很歡樂,除了《小人物狂想曲》,還有和陶大偉合作的〈朋友歌〉,有一段時間,對我而言,「孫越、陶大偉、方正、許不了」4個人是綁在一起的,因為他們常一起拍電影,像是和林青霞、鳳飛飛合演的《四傻害羞》,導演是朱延平,主題曲我到現在還會唱:「不說話,她就是不說話…原來她缺了一顆大門牙!」既無厘頭又搞笑。

那個時期,朱延平導演拍了很多卡司組合都大到驚人的大堆頭電影,《四傻》不算甚麼,還有《七隻狐狸》,甚至《十張王牌》,其中有一部《迷你特攻隊》,演員名單列出來會嚇死你,當時廣告是這樣打的:1號成龍、2號林青霞、3號鄭少秋(演完《楚留香》正夯)、4號王羽、5號張玲(武俠影后);610號則有孫越、陶大偉、方正、許不了和高凌風。

那時期的國片,個個大牌、支支強打,有些片子現在網路上還看得到,類型不外乎奪寶、動作、喜趣外加一些動作,如今回頭看劇情當然很荒謬,但當時是我們很重要的休閒娛樂。當然孫叔叔在那時比較被定位在丑角,可是「四傻」對我而言就是一體,不可或缺。

我自己很擅作主張地把1983年當作「我所認識的孫叔叔」的電影生涯分水嶺,那一年他拍完《四傻害羞》後,又拍了虞戡平導演的《搭錯車》,從此他接拍的戲,就是不同的光景。用唱片的比喻法,《四傻》之前的作品,像是大小通吃的蔡依林;《搭錯車》之後就比較像文青路線的張懸陳綺貞,其中虞戡平導演包辦了5部。

也許因為年紀、形象、時代與社會風氣,孫叔叔在告別影壇前的幾部片,演了很多次老兵,其中最令人詫異的作品和角色,是《孽子》中的「老玻璃」(無意冒犯,純粹為還原當時對同性戀的說法與歧見)。最近這幾年,同性戀與基督教兩者之間,在社會上幾乎變成令人無奈的二分法,但有趣的是,孫越受洗在1981年,而他接拍《孽子》,是在1986年。他在社會比現在保守的32年前,就以一個基督教徒的身分,接拍了同志的角色。
《孽子》海報寫著「0與1的掙扎」在當年算是很前衛。


今天孫叔叔病逝的噩耗傳來,記者們開始打電話給和他有交情、與他合作過的藝人朋友,請他們回憶與孫叔叔間的故事。何篤霖出道前,曾在《搭錯車》裡以舞者身分亮相,他老實說,當時和孫叔叔沒有甚麼互動,倒是入行之初,感到迷惘時遇到孫叔叔,「他總會溫暖地拍拍我的肩鼓勵我」。

我想,如果孫叔叔還健在,就算是一般孩子,只要他有迷惘,孫叔叔一定也會大方地拍拍他、摸摸他、鼓勵他。

謝謝孫叔叔,大家永遠的老朋友,一路好走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十年打造娛樂先生:蕭敬騰

李孝利與韋汝